高仕隆原木傢俱 劉家在
文 / 趙浩宏
圖 / 趙浩宏
走進位於高雄的家具展示間,眼前是一系列原木色的實木家具,木材的香味充滿整個展間,在清新木紋帶來的北歐風格的家飾佈置下,讓人有種回到家的溫馨感。高仕隆原木傢俱是一間位於高雄30年以上的老字號家具公司,透過創辦人劉家在與其子劉泉宏先生超過四十年的木材與家具製成專業,打造了一個自產自銷「Made in Taiwan」的精緻原木家具品牌。
帶入國際觀,打造具有歐美日美感的高品質家具
「一開始觀念不同,覺得家裡的產品雖然很結實,但是外觀已經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
劉泉宏是高仕隆原木傢俱的二代繼承人,在十年前一當完兵就返回家裡的工廠學習,一邊跟著父親到處認識家具產銷市場,一邊在工廠跟著師父們學習不同工序。和許多傳產二代一樣,劉泉宏在回到家裡事業的初期也遇到了一些產業新創的挑戰,尤其家具產業在當代市場的消費者習慣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受到居家風格與設計產業盛行快速影響,所以對於家裡依然維持80、90 年代的生產風格有許多想要更新的想法。
正好隨著公司決定經營模式改變,為了提供更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將全台灣的展示間寄售商品都召回,決定完全自產自銷,自行經營展間、設計品牌,於是劉泉宏也順勢提出讓產品設計更貼近當下市場需求的想法,也就此開始了新的品牌風格再造。
好在不同於一些傳產改革初期常遇見的觀念轉換衝突,父親原本就很熟悉市場與業務,也有多年的海外代工經驗,對於劉先生的想法也表示認同,於是結合北歐風格與日系設計,整間公司從設計到製程都進行了巨大的改變。
從代工小廠老闆晉身木材貿易專家
創業初期劉家在因為資金有限,做代工要跟設備又新又大的工廠競爭真的不容易,於是在經歷了幾年研究後,決定轉換跑道進行木材交易。不同於接單生產,與世界各地的木材生產國進行原料進口與販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劉老闆過去於採購部門打工時已經累積充足的原料採購經驗,於是他下定決心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優質原木,購入台灣加工後賣給不同的家具廠。
進口原木不像一般買賣左手進右手出,所有原料抵達台灣後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包含剖開、烘乾、除蟲、拼接等流程,然後透過業務依據不同需求轉賣木料給台灣在地的中小型家具廠,也在此時,劉家在開始把自己的目光從大型家具廠轉換到台灣在地的內銷家具品牌,發現這些以台灣內銷為主的中小型企業對於木材的認識並不多,主要都是用「密集板」這種以回收木材廢料製成的木屑粉熱壓而成的便宜板材製作家具,於是他決定要對台灣的廠商進行宣導,因為他早已看見改變的趨勢。
「半實木」透過材料專業創造市場需求
「我吃別人頭路不到兩年,當自己看到商機就直接投入。以前橡膠木一材成本大概 7 塊,進來台灣可以賣 18 塊,當我解決進口的挑戰後,我就有機會創造需求。」
劉家在為了推銷實木板的運用,開始一間一間拜訪台灣各地的生產商,鼓勵台灣廠商試著讓家具品質變好,提出不同於過往的生產模式,也就是將客人容易觸摸到的部位改用實木板材製作,以增加家具的精緻度、觸感與美感,這種部份板材採用實木、部分依然用非實木來平衡品質與成本的「半實木」做法,成功讓一些廠商願意調整自己的產品,因此提高了自己實木貿易的產品售價,讓 1990 年代初期外銷逐漸萎縮,慢慢改以內銷市場為主的中小型廠商獲得更多優勢。
此時劉家在也才投入市場第五年。
不同於一般木工出身的家具廠老闆,劉家在因為需要大量進口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每天都在盯著國際運費與美金匯率,讓他老早就發現台灣貿易產業的競爭力下滑。從1990年代開始,台幣一路狂跌,台灣的大型傢俱廠開始出走。回憶當時,劉家在依然記得一般的木製電腦桌一個從出口 150 美元,到最後只剩下 39 美元,但實際細算成本需要至少 60 美元,慘賠的台灣工廠面對衝擊時多數只能轉移到中國設廠。
除此之外,中國也開始有大量的家具出口到台灣衝擊內銷市場,不過已經對於生產端與市場端都頗有研究的劉家在,決定從木材原料上做出差異化。例如當時中國流行以樟木為主要原木傢俱,自己就找菲律賓的白桃木來支援台灣的家具製造商,老闆當時甚至因為是台灣最早進口這種原木的申報人,成為這種原料的中文命名者。當時為了面對全新衝擊,劉家在日新月異的更新自己的材料知識,為了能讓合作廠商能充分運用新原料做了許多研究,從了解不同木種特性開始,尋找適合不同木材的使用方式。
從原料供給到原木家具生產
不過蕭條的現況依然無法支撐原料商的存活。
「一開始投入木材市場時,公司根本不用倉庫,每個月二十個貨櫃的木材,還沒到港口就被訂光,一下船就直接開到各大家具廠卸貨,結果到了後期,木材只能先暫存在倉庫慢慢銷售,廠商一次也只能一綑、兩綑的添購,我就知道是時候需要改變。」
2003 年左右,木材行收掉。台灣當時的家具產業幾乎凋零殆盡,不但出口廠幾乎不復存在,全部移往中國或是關閉,內銷的小型工廠也受到中國家具打壓,內銷市佔率只剩下兩到三成,因此家具廠連同代工廠快速消失。劉家在的木材事業也只能收掉。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選擇放棄,退休回家,但是喜歡挑戰的劉家在並沒有決定要放棄,對於市場瞭如指掌的他發現,無論台灣還是中國進口的家具依然鮮少百分百的原木傢俱,所以他決定要嘗試過往因為貨櫃高溫影響熱漲龜裂而無法跨國運輸的全實木家具有沒有機會再次開創市場需求。
「身邊很多同業都在笑全實木成本那麼高你要賣給誰,但我心裡只想反正大不了就賠個一百萬。」
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嘗試以後,劉家在馬上開始廠房改造,將木材處理的工廠改變成家具生產,並且直接找來六個經驗豐富的業務在全台推廣自家全實木產品,才花了兩年就有四百個家具行願意合作,也得到顧客很多正面回饋,訂單快速成長,一個月到達六百萬營業額。
劉家在當時選擇用特殊且高級的木料進行家具製作,不與中國市場重疊的策略也成功讓許多家具行特別喜歡老闆生產的家具,尤其是許多諸如台灣櫸木(又稱白雞油)、台灣尤加利木等獨特木材製成的家具更是讓許多大型傢俱店趨之若鶩,但是在產量越來越大以後,他也看見了台灣家具零售業的問題。
自創品牌守護品質,高仕隆原木傢俱誕生
為了瞭解市場現況,劉家在每年都會花時間跟著各區域的業務走訪家具行,研究市場現況。但在當時開始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家具行為了滿足客人追求新產品的特性,每年都會利用公司推陳出新產品時下單新品,然後把舊品退回,賣新不賣舊。
儘管這些合作廠商都是買斷商品進貨,但廠商不願意支付退貨產品尾款的產業潛規則讓家具廠的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初期劉家在選擇摸著鼻子把傷痕累累的展示品與通路庫存載回,但當倉庫越來越滿,發現產能越高風險越大以後,他決定要再一次做出新的改變,也就是自立門戶自產自銷。
「當時我看到這些家具行舊品賣不出去要我們承擔,一點點維修也要我們負責,零售商荷包滿滿卻不願承擔風險後,我在十年前決定要在高雄成立自己的品牌,把全台四五百家的商品銷售通路都收回,反正生產是我、維修也是我,那我乾脆自己生產自己賣。」
既然仰賴通路問題這麼多,不如自己來做的想法讓劉家在十年前成立了「高仕隆原木傢俱」,也讓自己產品的售價回歸更合理的價錢,原本在家具行會被通路抬高到四萬元以上的一張原木床架,讓消費者只需要花費不到兩萬元就可以購買,一方面改變了傳統家具行亂抬售價的惡習,也開始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在歐美組裝家具外,用可負擔的價錢選擇一個結實牢固的好家具。
追求更好永遠不停歇,從更健康到更美觀
「早期工廠總是充斥著松香水的味道,我就親眼看著師傅噴漆噴到一半昏厥送醫。」
為了讓產品品質更好,這些年來,劉家在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執著於家具產品的保護漆成分。一開始,為了解決保護漆內的有毒物質,他前往德國進口無毒水性漆,但在當時進口回來的成本高於一般水性漆的十倍,所以決定自己在台灣尋找可能的替代原料,並且投入研發。
但初期台產水性漆的穩定狀況非常糟,工序和特質也與傳統油漆不同,前後投入了兩年,依然沒辦法滿足多數需求。直到有一天,劉家在巧遇了台灣虹牌油漆的主管來到店裡聊天,於是接起了合作契機,從六年前開始透過虹牌公司從國外進口原料,開始專案合作,提升無毒水性漆的防水與抗紫外線,甚至增加專用防黴劑來處理台灣高濕度的問題,也持續新成分的成分開發,不但改善了產品的氣味與毒性,也優化了員工的工作環境。
為了讓水性漆的品質可以進一步提升,甚至到今年下半年還和虹牌合作開發出完全無味的環保無毒水性漆。
最近幾年來,老闆找了許多年輕新血加入團隊,試著讓新的觀念進場,從設計到市場行銷都做出不同的規劃,來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其中設計風格的改變也是高仕隆非常重要的定位修正。
「我坦言在我的年代,會認為家具的床腳、 椅腳就是要方方正正、又粗又壯,看起來比較結實 ,但 年輕人就會告 訴我這樣看起來很老氣,要更簡潔有設計感。 」
雖然美觀的需求容易理解,但重視穩固度的原木家具,如果要從方正粗壯的結構轉變為簡潔有設計感的線條,勢必要在家具的結構設計上耗費更多功夫,這也是坊間很多平價歐式家具的問題,看起來簡約好看,但在實用面時常遇到的問題,例如耐重不足、使用年限太短或總是搖搖晃晃。所以資深師傅的技術支持成為創新改變的關鍵,除了外型要好看,使用時更要夠穩、夠安全,為了支持年輕人喜歡的風格想像,劉家在 近幾年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在新舊世代間努力,在結構與設計上做了許多開發和調整,開始帶著年輕的世代繼承自己對於家具的熱誠,試著讓台灣人能擁有品質最好的職人工藝。
轉載自:
《職人》SHOKUZiNE